中国航空学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在京召开

11月1日,中国航空学会在京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议。中国航空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林左鸣,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全体党员及所属科技期刊社党员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办事机构党支部书记姚俊臣主持。

会议再次集体学习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工作报告,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国科协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工作安排和学会挂靠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党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要求,结合学会实际就组织全会各级组织、全体会员、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认真谋划、统筹部署。

参会党员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发表了感想。

航空知识杂志社副社长武瑾媛:开幕式当天就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特意将文字版报告全文反复学习,真切感到报告气势恢宏,既是总结过去,又在谋划未来。报告中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科技工作者组织团队攻坚克难、贡献力量,但是科研绝不仅仅是科技工作者的事。视角窄一些看,科技工作者需要继任者、超越者,这就需要培养青少年对科研的热情与自信。视角放宽一些看,科研需要公众的支持与理解,需要全民的认可和推动。这就是我们做科普的意义,所以说在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后,我们也感受到责任重大。今年9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明确要求“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我深刻感到,作为一名科学技术传播工作者,未来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党同心,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竭力奉献,为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我们的工作同样是在努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二十大开幕当天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工作报告,今天再一次学习回顾,结合当前工作有一点感想。现在我们很多业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构架,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也要求跟业务紧密结合。现在的科普工作,越来越需要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职能。过去科普工作是以传播科学思想或者说是以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职责,现在越来越要求科普必须得承担舆论导向的责任,而且这个职责比过去前所未有的加重。现在国家在驱动创新的道路上呈现出加速态势,但是我们在回顾历史的进程中,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脉络、一些历史性的成就网络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准确的舆论情况。作为传统的科普杂志,编辑如果没有清晰地认识,不能准确把握,就很容易在编辑文章时出现偏差。如果我们不是研究型的编辑,舆论导向的职能是承担不了的,所以我们做科普杂志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要搞清楚我们自己的科技发展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提倡坚持“四个自信”,从科技创新一路走来来看,我们应该是有信心的。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学会工作者,作为媒体从业者要认真考虑的事。二十大报告中的很多内容,尤其是精神方针完全都可以落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工作中要认真钻研的重要内容。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自己觉得做杂志就是在落实二十大交给我的任务。

《航空学报》《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编辑宋金超:我们是做学术期刊的,一直在坚持贯彻习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指示精神。《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在国际上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但我感觉中国科学家写的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需要继续提升。前段时间我们看了一个统计报告,中国人写的论文是最多的,但是实际上影响力却远没有像欧美这些老牌发达国家强。我想这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怎么样扩大咱们国家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也是可以跟我们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主编会。有一位专家指出,咱们的学术期刊专刊专栏之前都是在研究成果已经出了成品之后才进行论文的写作和宣传。现在很多是跟国际上接轨的,甚至比国际上要走的更超前,先有学者提出创新观点,然后引领工程上的研究。我想这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是我们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航空学报》《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编辑李丹:我是学报负责电子控制方向的编辑,就像刚才几位同志说的那样,我们做学术期刊的要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下功夫,在增强中国科技成果传播力、影响力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主动作为。我们的期刊虽然在世界排名靠前,但国外稿源比例还很低。我们也在积极探索,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讨论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国外作者投稿,让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副秘书长赵霜红:二十大期间,我按照要求认真学习了全会精神,现在离学懂悟通还有一定差距,后面将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结合中央、中国科协和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继续学习。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是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模式。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科技界的一员,我理解我们在科技强国的发展中将走出更多的独立自主道路。作为航空人,我们都有着航空强国梦,现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面对越来越多的封锁限制,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搭建创新体系。作为学会工作者,我觉得结合二十大精神来看,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推动航空科技发展,推动人才培养,带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创新,将创新做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国家建设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俊臣:在学习二十报告中,有一句给我冲击特别大,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加入的“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表述,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以来,学会在林左鸣理事长的带领下,在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会员需求,进行了业务创新、制度创新,也取得了实效。我们的业务收入、会员规模都在不断增长,进入了中国特色一流学会一等资助行列。我们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创新就是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式,要冲出自己的路子来,不能老沿着别人走过的那些路走下去,那样的话永远走不到别人前面。要想走到别人前面,就要不断创新,这个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也与所有工作相关,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业务更加推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林左鸣作总结讲话。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非常重要,这将指引我们未来的工作发展。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党委党组织也对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视。刚才几位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我也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高度重视中央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结合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学。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做的报告,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反复学习、深入研究,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学习。这十年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化,世界格局进入大变局的历史时期,我们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科技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些成为了我们现在能够站在国际舞台的重要保证。从航空事业发展来看,也是这十年的时间,使我们真正在国际航空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这十年也是学会和主办期刊飞速发展的十年,这样的成绩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包括我们自身取得的发展来学习二十大精神,指引我们的发展。

二是要深刻理解二十大精神的精髓,助力夯实更广泛的科技发展群众基础。最近一段时间,我接触了许多民营企业,感受到了航空事业发展的蓬勃动力,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学会作为社会组织,除了所处的行业之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这些都与十八大以来党的方针政策创新有着巨大关系,我相信后续的这种变化还要继续向纵深、向更深更宽的广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要高举二十大精神伟大旗帜,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要创造更好的科技发展社会氛围和社会生态,有效支撑、有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三是认真领会二十大精神内涵,结合自身工作落实好,把推动航空科技发展的社会生态营造好。我们学习二十大精神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决策部署,要把学习二十大精神与学会事业发展有机的衔接起来,将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学会办事机构和科技期刊社要认真研究二十大的各项部署,仔细研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后面的工作做的更好。

我现在非常重视民营企业,许多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业装备已经超过了我印象中的欧美企业,通过创新发展以精准的数据驱动科技创新,在行业内、领域内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们要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下功夫,推动各种优秀的企业、项目、人才更好地成长,为航空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创新资源。当前,我们面临着重要的转折关口,以前我们可以通过跟踪、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确定我们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站在了前列,前方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去研究。这要求我们更要重视创新,更要深刻理解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对我们学会来说,就是要把航空事业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营造起来,把航空事业深入发展的生态营造起来,这也就是我们的一项很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历史的大转折、大变革的高度,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的精髓,真正把这项历史使命肩负起来。我们既要抓学习,更要把二十大精神转化到学会工作和具体的业务中,创新工作,呈现新的风貌,将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航空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